為什么餐飲品牌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池,因為你需要隨時、隨地、多次、免費、直接觸達用戶。
2020年是私域流量爆發元年
很多餐飲品牌通過私域流量運營實現了業績的逆勢增長:
綿陽的六月雪干鍋,疫情期間通過私域流量的粉絲運營,實現外賣業績增長6倍;
北京的川菜品牌青紅之間,在疫情期間靠外賣自救,實現單日營業額從4000元到6000元到8000元,其創始人說,全靠私域流量的粉絲。
武漢的黑粉你肥?;疱伔?,在沒有粉絲基礎的情況下,通過線上渠道運營找到了第一批核心用戶,沖上大眾點評武漢美食熱門榜第一名。
私域流量就像自家魚塘
資深餐飲品牌營銷顧問徐露這樣理解:“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就像大海和自家魚塘。對于餐飲企業,外賣平臺、大眾點評、微博、小紅書是公域流量,流量需要購買,而且只能被動等待用戶到來。”
“那些能讓你隨時、隨地、多次、免費、直接觸達用戶的,就是私域流量。公號、個人號、微信群等都是其中的一種。”
公眾號+個人號+微信群+小程序,是當下最常見,投入最小,啟動最快的私域流量搭建方式。
為啥你的私域流量做不好?
當家家都這么做時,我們發現有人玩得風生水起,也有人連加滿 5000 人好友都做不到。差別在哪?
經過調研、總結,我們發現幾個普遍存在的問題:
比如,沒有從公域流量引流的意識。很多老板瘋狂做外賣,甚至自己都開車去送。累得不行,但除了小票之外,啥也沒留下。沒有設置任何動作引導顧客留存,更別說互動和復購了。
比如,不知道怎么做人設。好友加了很多,不知道說啥,朋友圈天天發產品一個贊都沒有,發著發著自己都覺得自己可憐。用戶最終只是躺在微信好友列表的一個數字。
比如,不懂每個版塊的作用不同。個人號、微信群、公眾號,都是一模一樣的內容,每天咔咔一頓發,很努力也很辛苦,但很快微信群就成了“死群”,發個紅包都沒人領。
私域流量不是發發朋友圈那么簡單,打造私域流量,需要的是系統化運營。
加好友、拉群,只是開始,企業需要塑造一個有血有肉、有生活的人物設定,來讓用戶相信你,愿意和你交流,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。
私域流量怎么玩?這里有 4 點建議
1.留存:弄清每一環節的作用
還是之前提到的六月雪案例,他們打造私域流量時,用的就是公眾號+個人號+微信群的組合。
公眾號做品牌發聲,初次讓用戶知道,有個模糊的認識;個人號做持續互動,打造自己的人設,增強用戶粘性;微信群做轉化,配合門店活動,刺激用戶下單購買。
搭建流量池的時候,一定要弄清楚每個環節的作用,最終才能實現留存。
2.主體:打造人格化的個人號
餐飲業用個人微信號運營私域流量有天然的優勢:用戶數量多、消費頻次高。
加了微信之后,老板或者店長可以直接與用戶溝通,還能及時發現用戶對門店的建議或者問題,實現品牌共創。
重點是和用戶溝通的賬號要人格化、生活化,把品牌的點點滴滴、與顧客的互動傳達出去。
3.分層:用戶和社群都要分層
分層是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運營。
成都的豪蝦傳,會根據客人的到店次數進行分類,每個進店的會員可以識別出:他是本月第幾次來;一共來了多少次;距離上次多少天;據此給予不同級別員工的接待標準。
微信群也是一樣,不是把用戶拉在一個群里就行了。
微信群也可以精細化經營,對用戶進行分級管理,最基礎的群就是福利群,再向上級別可以是寵粉群、VIP群、鐵粉群。
4.工具:用起門店小程序
所有運營動作做完之后,小程序是搭配公眾號、社群營銷做轉化的最佳工具。
它可以實現用戶積分、消費,甚至是返傭、裂變的功能,并且可以設置多種服務提醒方式(以訂閱的方式出現,屬于強提醒模式),能進一步幫餐飲企業快速建立自己的會員私有化體系。
最后,我們再次強調:私域流量絕對不是簡單的用戶收割,而是長期關系的培養。